手動絲錐折斷原因及預防措施
用手動絲錐加工螺紋時,經常發(fā)生絲錐折斷的情況。絲錐折斷,除了與操作者經驗不足、技能欠佳、方法不當及絲錐質量有關外,還與絲錐結構上存在的缺陷密切相關。
1 絲錐折斷原因分析
1) 在攻絲過程中,由于操作者雙手用力不均衡,致使力的方向改變而折斷絲錐。這種情況多發(fā)生在直徑較小的螺紋加工中。
2) 底孔孔徑與絲錐不匹配。例如,加工M5×0.5螺紋時,本應該用必4.5mm鉆頭鉆底孔,如果誤用了適用于M5的?4.2mm鉆頭來加工,由于孔徑變小,與絲錐不匹配,扭矩必然增大。此時如操作者仍未發(fā)現用錯鉆頭而繼續(xù)強行攻絲,則絲錐折斷現象就必然出現。
3) 加工盲孔螺紋時,當絲錐即將接觸孔底的瞬間,而操作者并未意識到,仍按未到孔底的攻絲速度送進,則絲錐必然折斷。
4) 加工盲孔螺紋時,如果有部分切屑未能及時排出而填堵在孔的底部,操作者若強行繼續(xù)攻絲,絲錐也必然折斷。
5) 絲錐自身的質量有問題,也是導致攻絲過程中絲錐折斷的原因之一。
6) 攻絲開始時,絲錐起步定位不正確,即絲錐的軸線與底孔的中心線不同心,在攻絲過程中扭矩過大,這是絲錐折斷的主要原因,由此而造成的絲錐折斷現象比前述諸因素造成的絲錐折斷總和還要多。出現這種絲錐與底孔不同心的現象,看起來是操作者的技能問題,但實際上是由于絲錐結構上存在不足所致。目前所用的手動絲錐前端均為錐形(見圖1)。其初始工作面與底孔呈點狀接觸(見圖2) ,絲錐與底孔的同心度全憑操作者的技能和經驗來保持,既要使絲錐保持左右垂直于底孔端面,又要保持前后垂直于底孔端面,還要在用力下壓絲錐的同時雙手均衡用力扭動絲錐。如此多項內容必須相互兼顧同時進行,技術水平欠佳的操作者是很難完成此項工作的。即使是技術水平較好的高級技工,在手動攻絲作業(yè)時也不是每次都能掌握得很準確。
2 絲錐折斷的預防措施
1) 加強工人的技能訓練和技術培訓,提高手動攻絲作業(yè)的理論水平,熟練掌握攻絲作業(yè)中的實際操作技能。
改進絲錐的結構。在頭錐的前端增設長度為5~10mm、直徑與底孔鉆頭直徑相同的圓柱體(見圖3),將其作為絲錐與底孔能自動保持同心的引導部位,使絲錐本身具備在攻絲開始時自動與底孔保持同心的功能。用這種絲錐攻絲時,可避免因絲錐與底孔不同心而發(fā)生的絲錐折斷現象,也可杜絕因底孔與絲錐不匹配而發(fā)生的絲錐折斷現象。同時,由于絲錐不可能進入與絲錐不匹配的底孔,因而也就能有效防止操作者誤用鉆頭的情況出現。
上一頁:總結絲錐加工的幾個問題
下一頁:被加工螺紋公差帶與絲錐螺紋公差帶的關系
|